本帖最后由 徽州人氏 于 2022-1-27 19:45 编辑
——记婺源县永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詹永清 汪稳生 在婺源县江湾镇晓容坑村的公路边,有一幢徽式建筑,院子里的大门挂着两块牌子“婺源县潋清油茶专业佳作社”、“婺源县永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里便是詹永清董事长的创业场所,外加10000亩山茶油基地和2000亩红花油基地,是他20年余年下来打拼的结果。 提起詹永清,县、乡、村都无人不晓,用他的话来说一生与“九”字有缘,“九”与“久”,都是长长久远之意,意味着对事业的追求,他1969年出生,1979年父亲去世,1989年高中毕业,19999年当选为村主任,2009年开始筹办油茶合作社,2019年创办婺源县永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如今他的茶油年总产值达2400万元以上。 詹永清做山茶油从零开始,在山里长大的他,从小就对山上的山茶树有感情,立志要把家乡的茶油做大做强。当婺源旅游兴起之时,利用地处江湾、篁岭游客多的地理优势,2009年开始筹办油茶合作社,发展农户种植油茶,油茶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同时传承老辈人的古法榨油技艺,把它发扬光大,设立了“山茶油传统提炼技艺非遗传承基地”,受到全国各地游人的青睐。即卖油又卖景,他的创业历程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顺风顺水。 把山茶油做成文化,做成景点,把非遗保存下来,让更多的人品到茶油以外的精髓,这就是詹永清所追求的高品质,因而他做茶油不遵循守旧,而是不断创新,依靠科技技术提高产能,增加附加值,他不惜重金“攀龙附凤”,寻找科研究单位专家支持。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产业博士团和上海林清轩科技有限公司食品营养博士团,都有合作,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婺源地处赣北册区,气候温润,土壤种类丰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环境优越,水质好,森林覆盖率高、雨水丰富、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不大,所产茶油均为绿色有机食品。在油茶生产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销售线上通过淘宝直播、微信、公众号等,线下设立销售点,在江、浙、沪、山东、南昌、福建、山东等大中城市打开了市场,山茶油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红花油产值400万。合作社曾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示社”称号,公司被上饶晚报评为“诚信单位”,小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不忘记反哺社会,奉献爱心回报社会,20年来,修桥补路,捐资助学等累计近20万元。 研究发产品创新上,成功实现了山茶树高位换冠和无性繁殖,得到认可,将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今年年初省林业科学院马上有一万株新品种山茶苗赠送给他,正在安排山地。 每个人的创业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各人各的难处,特别是要进一步做大时,会遇到许多难题,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近年来游客减少,疫情等相关因素。詹永清不断摸索,总结过去理清思路,他又有了大胆的新设想,要把他的山茶油基地建成一个油茶特色庄园。目前项目已经申报,正要筹划中,就是要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整合油茶资源与文旅资源,集产、学、研一体的多元化精品特色山庄。 主要由四条线条形成:一是万亩油茶基地、自己的加工厂以及销售平台,产、供、销一体;还卖花、卖苗木,收集红茶花销售给上海林清轩科技有限公司,提炼花青素,做高端护肤品,茶花盆景。二是:申请政府建红花油自然保护区,培育的红花油茶,观赏、油用、绿化均可(一般油茶只可采果榨油);油茶果外壳可生产平菇,味道鲜美;油茶树干(枝)、树根,可做工艺旅游品……。三是借助山茶油传统提炼技艺非遗传承基地,让游客体验古法榨油项目,有水车、石碾、木碾、木龙榨(有公的、母的——设备有公、母,难得一见)等,可参观、拍照、做研学等。四是他花费了30多万元收集了民间许多红色物件、老摆设等,建个博物馆,传播红色故事,红色基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詹永清和他的员工在认真做好“一滴油”的同时,面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和要求,将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所钟爱的事业上,把山茶油产业做得更大,以“花”促油(游),一、二、三产融合,为婺源的乡村振兴,为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年1月稿
|